上周,知豆D2電動車在北京上市,吹響了其進入更大市場的號角。作為一款微型電動車,其身份到底算不算“汽車”一直以來廣受質疑,但其依然高調上市。
其實,這也折射出當下電動汽車持續升溫的現狀,特別是一些資本涌入這一行業,讓電動汽車更是炙手可熱。更多資本涌入對電動汽車行業發展是利好的。首先,可以加速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過程;其次,多種途徑發展電動汽車也更容易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第三,還能給傳統車企以壓力,促進這些企業加大投入。資本的涌入也符合國家的政策,剛剛發布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就在鼓勵更多的資本介入這一行業。
當然,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大量資本的涌入既可以給這一行業帶來活力,也可能會將這一行業帶入混亂狀態,在短期利益的驅使下這一行業也許會進入歧途。不可否認,市場有自我調節功能,各方面不應介入企業的市場行為,但這也不意味著完全的放任自流,而是應根據現有的技術條件、發展趨勢和市場環境等制定相應的標準。目前,這方面標準雖然在逐步完善中,但應快馬加鞭填補空白和完善不足。
和傳統能源車相比,電動汽車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整車結構方面有些不同,但無論怎樣的特殊性,其首先是一輛汽車,應滿足作為汽車的基本條件。首先是安全性能不能有缺失,電動汽車更是如此,保證用電安全是電動汽車的頭等大事;其次,應具有一定的加速性能,應與當下的傳統能源汽車相當,如果大馬路上充斥著眾多電動的老年代步車,不但北京的交通會更堵,而且也危及自身和他人的行車安全。同時,還有不容忽視的一方面,就是管理,電動自行車給大家帶來了方便,但其管理難題一直沒有解決,微型電動車不能重蹈電動自行車的覆轍。
除電動汽車要滿足汽車的基本要求外,其還應是高科技的代名詞。發展電動汽車的初衷是尋找替代能源,同時電動汽車也是新技術的實驗載體,若只是一塊電池四個輪子的簡單拼湊,即使滿足汽車標準,市場也不會接受。在不介入市場行為的前提下,可以通過調整補貼標準、使用條件等方法,使電動汽車真正得到發展,而不是淪為資本炒作的一個概念。若在電動汽車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對中國汽車工業和廣大消費者都是傷害,我們不需要短暫的、虛假的繁榮。
在制定更加細化的標準的同時,交通管理部門應嚴把準入門檻,將不合適的產品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