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沒造出一輛車,政府用公共資金去試錯,這騙子公司早該倒閉了。”
央廣網三門峽4月2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河南速達電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一度被視為河南三門峽市工業轉型升級的希望,地方政府的“寵兒”,2010年規劃當中提到,到2015年形成純電動微型和中級轎車10萬輛生產能力。然而時至今日,雖然有政府部門不遺余力地給以資金扶持,甚至涉嫌民間集資,但是速達電動汽車還是難產:開建5年的生產基地上長起了荒草,試制成功后電動汽車還是沒能實現量產。不過,其官網上卻不斷發出簽約、交車的消息,投資人遍布各地。原本不為人知的速達電動汽車,在2016年3月末因為被媒體指為“僵尸企業”而出了名。
縱橫點評:僵尸企業之所以“僵”而不死,主要是因為它們維持生存所依賴的不是市場,而是政府補貼,是銀行續貸等,這種獲得給養的方式是外部輸血,不是自身造血,外部輸血那這一定會導致市場配置扭曲,也反映不出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原則。所以,一個企業要做強,一個城市的工業升級轉型,還是要遵循市場規律,依托市場的自發選擇;如果逆市場而動,搞人為干預,拿著公共資金去試錯,資金利用的效率一定很低,也很難成功。就算是枯樹逢春,再發新芽,那也得有個大前提,也就是枯樹自己的活力沒有喪失。否則,即使遇上了柳宗元筆下的種樹專家----郭橐駝,那也回天無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