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幾年間,中國汽車市場野蠻生長,汽 車產銷等各個環節都能從容獲利,助長了一些企業的浮躁、輕佻、恣意忘行,對汽車市場、對產業規律、對業界同行、對消費者都缺乏起碼的敬畏與尊重之心,創造 太多新穎而不切實際的詞匯,如“彎道超車”,如“多生孩子打群架”等,都是劍走偏鋒的奇招、怪招、險招。現在,隨著汽車市場的發展趨于平穩,一些企業已經 開始為以往的輕浮和莽撞付出代價。但是,這種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之風又刮進本應認真、嚴謹、務實的汽車設計領域,在讓人匪夷所思的同時,又不得不為其捏一 把汗。
前天(7月28日),一個被稱作“眾包造車平臺——‘凱翼 你 一起造車’平臺”正式上線。
據介紹,在“眾包”計劃中,將借助“眾包造車”平臺,并配合網絡社區、官網、官微等渠道,匯集汽車發燒友、民間造車高手、汽車行業大佬、營銷智囊團、創意設計師和車主都參與到造型設計、人性化配置、人機交互UI中來并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現場,還有以“中國好舌頭”之稱的某著名主持人正式加盟“眾包造車”項目,成為其第一位“造車合伙人”。
讓汽車購買與使用者參與汽車產品的設計,是幾年前國際上就已經流行過的網絡產業行為——“眾包”模式。這一模 式簡而言之就是調動消費者來做事,其出發點是基于“消費者設計出來的東西,比任何一個專業設計師做出來的產品可能更好”的假設,同時還為企業節省了人力成 本,卻又創造出更多產品價值。
“眾包”模式的應用在IT業比較普遍,另外如杜邦、寶潔等著名公司也做了一定的嘗試。但是在汽車領域,由于汽車設計還關系到研發、制造、銷售、維修和服務等諸多環節,“眾包”僅僅只被一些企業充作“噱頭”,吸引眼球而已,至今尚無成功案例。
例如幾年前被炒得熱熱鬧鬧的“大眾自造”項目,企業也只是“希望借助這一項目,在互聯網環境中建立一個中國老 百姓與大眾汽車平等對話、相互交流的溝通平臺,分享對未來汽車的創意和想法”。當時,大眾汽車的目標是在3個月內讓中國60%的網民都接觸到“大眾自造” 項目。大眾中國的高層更是直接表示,想用“大眾自造”來完成“提升大眾品牌的美譽度,以及大眾品牌的定位清晰度”使命。
關乎汽車節能、環保和安全等復雜而特殊的要求,汽車設計是既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技術,也是企業或設計機構實踐經驗的長期積累;同時,由于汽車制造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又使汽車設計得到不斷的發展與提高。
同時,汽車設計幾乎包羅萬象,有人做過“不完全統計”:一輛汽車,從零部件到成品,涉及150余個相關行業。 因此,汽車設計需要考慮人機工程、交通工程、制造工程、運營工程、管理工程等一系列系統工程,有復雜的設計、試驗、修改、完善等繁復過程。所以,汽車設計 大都是由專業的設計師、專業的設計團隊來完成的。
人們常說“術業有專攻”,說“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兒”,講沉淀、重積累的汽車設計尤應如此吧!至于其他如“汽車發燒友、民間造車高手、汽車行業大佬、營銷智囊團、創意設計師和車主”的高見,或許應該是汽車設計的重要參考,再或者是錦上添花的補充。
過去十幾年間,中國汽車市場野蠻生長,汽車產銷等各個環節都能從容獲利,助長了一些企業的浮躁、輕佻、恣意忘 行,對汽車市場、對產業規律、對業界同行、對消費者都缺乏起碼的敬畏與尊重之心,創造太多新穎而不切實際的詞匯,如“彎道超車”,如“多生孩子打群架” 等,都是劍走偏鋒的奇招、怪招、險招。現在,隨著汽車市場的發展趨于平穩,一些企業已經開始為以往的輕浮和莽撞付出代價。但是,這種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之 風又刮進本應認真、嚴謹、務實的汽車設計領域,在讓人匪夷所思的同時,又不得不為其捏一把汗。
同為造車,即使是在互聯網領域非常成功的蘋果公司,也是千方百計地網羅汽車專業設計人才,搭建專業設計隊伍。 如幾天前就有媒體報道,最早在今年2月,有傳聞稱蘋果已經秘密組建了一個超過1000人的團隊,并且還打造了一個相關的實驗室。Apple Car的消息在外界傳播之后,菲亞特克萊斯勒甚至公開表示希望和蘋果一起開發。在招入Betts(前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質檢總監Doug Betts)之前,蘋果的工業設計團隊已經有擔任汽車設計經驗的人才,比如去年加入蘋果的馬克·紐森,還有曾經在知名汽車品牌蘭博基尼和奧迪擔任設計師的 Julian H?nig,以及蘋果神秘汽車開發團隊當中的前梅賽德斯奔馳研發總監 Johann Jungwirth。
由此觀之,以所謂“眾包造車”平臺,邀請一干“繞舌頭”或“敲鍵盤”的精英“合伙造車”,盡管用了“造型設 計、人性化配置、人機交互UI”等詞匯界定和限制,哪怕是著名的“好口條”或名編名記……對于博大精深的汽車設計來說,充其量不過是一碟只供下酒的小菜 兒,而終難成為一道豐富、地道的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