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豐田擊敗危機中的大眾,第4次登頂全球銷量榜首。從HEV到FCV,從A0級小車到D級豪華車,豐田似乎無所不能。但是,“有”產品和“有競爭力”的產品是兩回事,豐田在以微型車和小型車為主的印度市場頗不如意。
過去的一年,印度市場乘用車銷量277.4萬輛,較2014年增長7.9%,如果包含商用車,累計銷量則為343.16萬輛,只提升1.2%。后者被認為反映了印度大宗商品生產乏力、印度工業生產仍然缺乏活力。
而乘用車的增長和橫掃全世界的豐田沒什么關系,因為12月豐田銷量繼續下滑11.0%至1.04萬輛,這一數字成為全年銷量萎靡不振的縮影。
高歌猛進的仍然是在印度市場獨大的鈴木馬魯蒂。12月這家合資公司銷量攀升13.5%至111,333輛。僅兩個入門車型——鈴木奧拓與WagonR銷量就達37,234輛,相當于豐田第四季度全部銷售份額。
而市場第二的現代印度則在去年年底實現了28.8%的大幅增長,全年增長15.7%,市場份額為17.2%。豐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豐田已經進入印度20多年,比到中國的時間還要久。在全球稱霸的背景下,印度業績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豐田重構微型車陣營
豐田并不缺乏小型車的研發實力,豐田持有大發51.2%的股份,處于絕對控股地位。大發善于制造0.66以下 排量微型車(諸如Mira和Cast)。其發動機在全球具備競爭力,同時為豐田和富士重工提供整車制造和發動機。在逐漸萎縮的日本本土市場,大發和鈴木分 庭抗禮,各自擁有30%的小型車市場。
去年大發全球銷量下滑13.3%,成為豐田旗下4個品牌(雷克薩斯、豐田、大發、日野)中唯一衰退的品牌。這 個時候,豐田面臨抉擇:要么結束與大發的合作關系,另起爐灶;要么加強控制地位,重整大發在微型車的研發力量,在至關重要的新興市場重建競爭力。顯然,豐 田選擇的是后者。
豐田在今年1月底決定完全并購大發。據路透社得到的方案,豐田計劃以每0.26股自身股權的方式交換大發一 股,后者將于7月26日退市。資本市場對此做出了積極的反應。消息傳出后,東京股市上大發汽車股價上漲了16%,創1999年11月以來的最大漲幅。繼豐 田汽車證實其正在考慮這項收購交易后,該公司股價也上漲3.8%。豐田的股價正處于階段性高位,此時發出并購要約,不失為一個有利時機。
完全并購大發后,雙方將打破知識產權轉移的障礙,有利于豐田向大發轉移技術,增強大發在發動機以外的競爭力。
大發的微型車,雖然發動機技術足以和鈴木對抗,但其他方面:內飾外觀設計、傳動系統和通用平臺設計都落后于對手。因此我們看到大發在產品更新方面舉步維艱。豐田將增強大發在整車方面的研發能力。
更重要的是,將大發完全納入豐田的零部件供應鏈,進一步降低大發在零部件采購方面的成本。也許,豐田會將自己 在大規模生產的質量控制絕活兒,有條件向大發轉讓,此舉也將增強大發在產品上的競爭力。不過,后者涉及到豐田的核心技術,只有社長豐田章男在董事會的支持 下才能做出類似決定。
有人不大理解,在豐田控股下,大發在東南亞市場進展順利。為了印度這一單一市場,豐田有必要大費周章,花費30億美元將大發完全納入囊中嗎?如果改造失敗,豐田憑空多了一個包袱。和其他一線廠商不同,豐田對并購其他整車企業通常持謹慎態度。
懷疑論者可能低估了豐田對印度市場的重視程度。
大發不是答案
加上商用車,印度市場去年銷售了340萬輛車,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五大市場。盡管印度市場總量上和中國市場差 距達到8-9倍,而且其增長率也和中國當年(規模在300萬輛左右的時期)相差甚遠,但是基于印度人口的年輕和發展潛力,所有車企都將其看做潛在的“另一 個中國“市場。曾有樂觀的估計認為,印度乘用車市場,在2018年就可以躋身世界前三(現在看來可能性不大)。
但是,印度的規模潛力仍然是新興市場中最大的。還在高速增長10億人口規模,一旦達到進入中等收入線,爆發出來的購買力,成為21世紀車企眼中最大的餅。豐田不想重復進入中國市場過晚這一戰略錯誤。
印度市場目前當然是廉價的微型車唱主角,大發能否擔當在印度市場摧城拔寨的重任?大發進入中國很早,但在中國市場崛起的時候,缺乏更高端車型研發實力、合作伙伴不利等弱點暴露無遺。日本東京高級研究機構分析師遠藤浩二認為,大發無法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原因仍然存在。
而最像印度市場的印尼市場中,大發也已經露出疲態。去年大發在印尼市場上出貨量下降了10%,和印尼整體的增長格格不入。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尼市場,豐田售賣的小型車,都屬于貼牌車——大發制造。至少在這個市場上,兩家公司的關系更為密切。
豐田標示在馬來西亞情況則好得多,大發連續9年銷量排名第一。
這不是豐田第一次調整經營策略。豐田相信,在印度市場,兩者采取更緊密的合作措施,有利于追上領先者。當一家 獨立公司(盡管控股),或者一家完全擁有的公司,很多事情處理權限是完全不同的。后一種情況下,不僅可以擺脫一些重疊費用,也可以更多的自由去重新塑造大 發在印度的經營策略——豐田相信,大發只須要做經營上的調整,就有能力實現豐田在印度實現不了的目標。
但是,豐田完全并購大發,在本土市場上可能取得對鈴木的競爭優勢。但在印度,可能與鈴木結盟才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后者并非僅存在技術上的優勢。
印度的城鎮化程度遠遠比不上中國,其鄉村市場廣度不亞于城市。在當前城市需求陷于低迷的時候,印度鄉村市場增 速超過整體。鈴木瑪魯蒂與現代印度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多年來深耕鄉村市場的戰略。如今,這兩家公司的銷售網點早已遍布印度大小城 鎮,在經銷網絡的布局方面,無論豐田,還是大發,都與前兩者之間差距明顯。
鈴木和現代的先發優勢和布局優勢,顯然不是完全并購大發所能抵御的。
鈴木不肯
《日經新聞》放出消息稱,聲稱豐田正在謀求與鈴木的合作,但豐田和鈴木隨后都否認了這一點。
鈴木在去年夏天完成了交班。由長子鈴木俊宏正式接替鈴木修的社長職位,而后者在任時已經是全球最年長的車企董事長。鈴木剛剛擺脫與大眾不成功的合作,代價是39億美元——鈴木回購了大眾所持的19.89%鈴木股份。7年前大眾收購這些股份花了21億美元。
大眾在鈴木股份上的賬面盈利,無法抵消雙方因爭執所付出的代價。鈴木沒有得到柴油機技術,而大眾也沒有得到鈴木的小型發動機供應保障。更糟糕的是,鈴木因此錯失了在中國的發展機遇。
上任半年多的鈴木俊宏,看起來沒有乃父那么固執,鈴木修對任何強大的合作方都保持了足夠的警惕——事實上警惕 可能過頭了,以至于鈴木和所有一線車企都缺乏有效的合作,這對于一家以小型車為主的企業前途不利。即便在印尼和印度市場獨占鰲頭,也不能抵消鈴木俊宏對公 司前途的擔憂。隨著收入的增長和市場成熟,這些新興市場早晚過渡到以中型車為主的市場上來。而鈴木在B級車、緊湊型SUV產品線上缺乏建樹。
鈴木承認公司的發展系于印度市場的前途。從這一點上看,鈴木俊宏發布的新全球戰略實際上就是以印度戰略為主。而鈴木打算在印尼、泰國和歐洲采取進攻型策略。這些未來的舉措,將與豐田主導下的大發發生更激烈的競爭。無疑這是雙方在本土競爭的延伸。
盡管鈴木和豐田結盟,可能獲得更高端車型的研發能力(此事還要取決于豐田的慷慨),但是鈴木對喪失運營主導權非常敏感。而鈴木對豐田如何協調雙方在這幾個市場的勢力范圍,毫無寄望。至少在鈴木看來,與豐田的合作,代價可能無法承受之重。
既然如此,鈴木當然不打算為了升級車型研發能力,而丟掉最有潛力市場的優勢。豐田即便有意,一個巴掌也拍不響。
對于豐田而言,整合大發與購入鈴木股份兩個任務互斥,豐田沒有把握協調兩個老對手之間的利益平衡。盡管互聯網 企業之間,用現金和股權換取市場份額讓步的例子不少,但在傳統汽車產業界,大家可能把地盤看得比現金利益更重一些。豐田收購鈴木股份的可能性,并未隨著豐 田完全并購大發而變大。
《日經新聞》至少有一點是對的,豐田的確對鈴木有意。從豐田的現金實力和產品線對位來看,收購鈴木不無裨益。但對于鈴木則明顯弊大于利。兩者在淺層次的技術合作都未展開,更匡論資本層面的合作了。除非未來5年內,印度市場發生對豐田-大發極為有利的重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