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官網公布的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決議文件顯示,谷歌無人駕駛車符合聯邦法律,這標志著美國正式將無人駕駛合法化。該消息一經發布,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實際上,進入4月,互聯網汽車業的動作愈來愈頻繁。不久前,沃爾沃高管表示公司即將在中國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同日下午,高德地圖在北京發布了高德地圖車機版。自“互聯網+汽車”概念提出以來,一時間,以阿里巴巴、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迅速布局智能汽車產業,而像上汽這一類的傳統汽車廠商也逐漸在尋求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不過,在資本狂熱的背景下,互聯網汽車的技術瓶頸與安全隱憂仍待解。所以,這場顯然需要大量燒錢的互聯網汽車熱潮,究竟是風口還是虎口?在短期內恐難有結論。
互聯網大佬
掀起造車熱
何為互聯網汽車?通俗來講,就是搭載互聯網服務的智能汽車。而互聯網服務具體表現在軟件上,如實時導航系統、影音娛樂系統;智能則體現在硬件上,如無人駕駛、電力驅動。
在國內市場,阿里巴巴、百度和樂視等互聯網公司都已推出了各自的互聯網汽車計劃。其中,阿里集團在去年3月便宣布了與上汽集團的合作,將合資設立10億元的“互聯網汽車基金”。雙方合作的首款產品已定名為“榮威RX5”,最近將發布。4月14日,由樂視注資的電動汽車廠商法拉第未來,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郊外為投資10億美元的工廠舉行了奠基儀式,預計將會在2018年制造出第一輛電動汽車。
相比之下,百度的野心更大——希望打造一輛“百度無人車”。日前,百度高級副總裁、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曾透露,百度對無人駕駛研發的投入已超過200億元。相比于谷歌,百度并不是獨立完成自己的“造車夢”,而是選擇與其他車廠合作。此外,作為百度三大移動入口之一的百度地圖,將于2016年底籠蓋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也將為百度的互聯網汽車添磚加瓦。
互聯網汽車炫在哪?
無人駕駛最當紅
互聯網汽車在技術上最新被突破的,或許就將是無人駕駛。近日,樂視發布超級汽車“LeSEE”的首款概念車,由樂視創始人賈躍亭進行了無人駕駛演示。據了解,這款概念車主打智能互聯概念,不僅可以實現自動駕駛功能,還可實現自我學習,具備人臉識別、環境識別和路徑識別等功能。
而本月初,長安汽車與百度簽署智慧汽車戰略合作協議,長安汽車將攜手百度在汽車智能化領域開展全面且深入的合作,為用戶提供智能化場景應用體驗。在為每一輛聯網車輛裝上“百度大腦”后,4月12日,長安汽車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從重慶出發,駛往北京,進行行程長達2000公里的道路測試,走了五天之后順利抵達北京。
有技術人士對羊城晚報記者指出,長安汽車與百度簽署的智慧汽車戰略合作將涉及CarLife、MyCar以及CoDriver三大核心應用平臺:能和手機、云端平臺、遠程控制都聯通,并且智能語音人機交互方式,語音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等打造的人機語音交互平臺,使駕駛過程中的人機交互更智能。
不過有專家也提出,無人駕駛技術目前還并未達到成熟階段,商用和量產還為時過早,應該說車載互聯網服務則是目前更為貼近市場需求的產品。近日,阿里旗下的高德推出了地圖車機版。通過與手機的互聯,高德地圖車機版能夠在擁有更多屏幕的情況下,實現手機版的導航功能。據介紹,躲避擁堵功能每月能夠為北京車主累計節省擁堵時間700年和油耗1840萬升!借助阿里的大數據處理能力,也能對無人駕駛技術算法進行優化。
有分析指出,消費者對于汽車的需求不再僅停留于舒適、安全等硬件上的層面,互聯網服務的需求亦在日益地增加。除了硬件本身的銷售之外,汽車聯網服務將為互聯網巨頭提供巨大的流量入口,為用戶提供更多消費場景。
資本狂熱下的
技術瓶頸與安全隱憂
不過,也有行業人士覺得,現在互聯網汽車的熱度有點瘋狂。因為相比于互聯網資本在汽車業投入上的高歌猛進,現實中的許多問題仍然亟待解決。
以特斯拉為例,雖然其創下了交付量的新紀錄,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充電網絡仍匱乏。即便是在有著全球最大超級充電網絡的美國,特斯拉車主也在投訴超級充電站不夠用的問題。與此同時,電池的續航能力也是不小的挑戰。
而從安全性上考量,目前的無人駕駛技術尚未達到可供商用的安全系數,也沒有明確的法律可供處理責任歸屬問題。在今年3月進行的測試中,谷歌的無人駕駛車就出現了誤判,與公交車相撞了,所幸無人受傷。盡管美國剛剛承認了谷歌無人駕駛的合法性,但現階段無人駕駛在全球都有很大爭議。
面對互聯網造車企業的蜂擁而入,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日前就在第三屆國際汽車安全高峰論壇上痛斥:有些企業不懂汽車,也沒有很多錢,之所以“造車”,是意在資本市場上圈錢。
而智能汽車如無人車還要面臨政策上的風險。以美國為例,承認合法性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往后仍需面臨許多相關的立法問題。去年10月,為了加快自動駕駛立法進程,沃爾沃、谷歌與奔馳先后表態,如果自動駕駛車在自動駕駛狀態下發生事故,或者因為技術原因發生事故,廠商愿意承擔責任。但即便如此,立法的困難之處在于如何在人為操作、無人駕駛狀態機器操作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的界限,最大程度的保證安全。
據相關調研機構的研究,互聯網汽車是一個龐大的產業,至2018年,這一行業的營收有望增至400億歐元。面對著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互聯網公司更應該和傳統汽車廠商合作解決當前的挑戰。正如李書福在去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發言上一樣,“今后主導汽車工業的一定是汽車公司,而不會是互聯網公司。汽車與互聯網不是誰顛覆誰的問題,而是互相融合。”羊城晚報記者 林曦 實習生 郭嘉聰